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油气成藏机制

2011年 18卷 第06期
阅读:111
查看详情
孙国昕 陈均亮 张明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油气藏的分布和油气成因机制在凹陷南部和北部表现出差异性,乌南油藏主要分布在大二段上部,乌北油藏分布在大一段底部,乌南大磨拐河组油藏与南屯组油藏具有消长关系。以探索乌南、乌北大磨拐河组油气成藏机制为目的,在研究乌尔逊凹陷晚期构造演化的基础上,结合大磨拐河组GOI指标、成藏时期及原油成熟度变化等分析认为,晚期构造变形控制着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的油气运移与聚集,乌北大磨拐河组油藏形成于伊敏组末期的张扭变形,乌南大磨拐河组油藏则为南屯组原生油藏在青元岗组沉积末期反转变形中遭受破坏而形成的次生油藏,同时晚期构造变形过程中所形成的断块、断鼻、断背斜、背斜等多种构造圈闭为大磨拐河组油藏提供了聚集条件。
原生油藏; 次生油藏; 大磨拐河组; 乌尔逊凹陷; 海拉尔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