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详情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奥陶系原油运移示踪研究
断块油气田
2010年 17卷 第06期
阅读:111
查看详情
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55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4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
摘要
原油在二次运移过程中,其成分往往沿充注路径发生梯度性变化。储层中原油成熟度的最高点对应油气的充注点,油气自成熟度高的部位向成熟度低的部位运聚。通过对轮南低凸起奥陶系原油饱和烃成熟度指标Ts/(Ts+Tm)、Tric/(Tric+17?琢?茁-H)的系统分析,认为该区存在2个油气充注方向。奥陶系油气藏中原油Ts/(Ts+Tm)、Tric/(Tric+17?琢?茁-H)的极值点位于东南部的LG35及LG353井区,且绝大部分样品的成熟度自东南向西北出现依次递减的趋势,表明轮南地区奥陶系原油的主力充注方向来自于东南。在研究中,将油气主充注期(海西晚期)奥陶系潜山顶面的古地貌形态与运移示踪指标的平面分布特征相结合,认为桑塔木断垒带控制了油气自烃源灶向轮南潜山低势区的运聚,主干路径为LG353—LN631—LN48—LG11—LN39—LN44C—LG4—LG7(LN1); 另一方面, LG7及LN1井区运移示踪的结果表明其油气主要来自于西南部的塔河油田,油气充注路径为LN11—LN11(H1)—LG701。
关键词:
奥陶系;
运移示踪;
原油成熟度;
油气充注;
轮南低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