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详情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挤压构造样式及成因分析
断块油气田
2010年 17卷 第06期
阅读:107
查看详情
单位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广东有色工程勘察设计院,广东 广州 510080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 濮阳 457001
摘要
以J D Lowell的构造样式分类方案为基础,对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精细解释,指出该区主要发育5种挤压构造样式:断弯褶皱构造、断展褶皱构造、挤压背斜构造、断背斜构造、正反转构造。研究认为,沙河子组末期的西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导致郯庐断裂带大规模左旋走滑及营城组时期西太平洋正向俯冲与地幔上涌,是徐家围子断陷挤压构造样式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营城组沉积时期的火山活动,也是形成局部挤压的应力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挤压构造样式;
分布规律;
动力学机制;
徐家围子断陷;